欢迎访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官方网站
>守“沪”之声
  当前位置:首页> 党建园地> 文化建设>
守“沪”之声丨陈兴国:一位感控“门外汉”的独白

陈兴国

云南省肿瘤医院 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护士

云南省第二批援沪医疗队队员,援沪期间就职于上海开平路方舱医院感控部,是医院援沪医疗队护理四组副组长


19



守“沪”之声:

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做微不足道的事情,我们不过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。

——陈兴国



“亲爱的,我要去援沪了。”

“真的吗?之前援鄂、援边你准备了那么多次都没去成。”

“这次是真的要去了,我走了以后,你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。”

就是在这样简单地告别后,不忍心惊扰孩子的陈兴国,踏上了逆行上海的大巴车,去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党员、一名男护士的使命和职责。


1


其实,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始,陈兴国就成为了抗疫后备队员,时刻准备着,一旦有需要随时可以奔赴抗疫一线。长时间的培训考核,让他对疫情防控、一线抗疫有了充足的准备。于是,当国家需要医护人员前往上海支援时,陈兴国主动请缨,成为了医院援沪医疗队的一员。

作为一名男护士,天生乐观的性格,让人看不出疲倦的黝黑皮肤,都是陈兴国标志性的特点。在援沪医疗队里,很多人第一次认识陈兴国,都是从一张撑着雨伞的照片开始的。拍照的是云南援沪医疗队里的一位队员,看到陈兴国“傻乎乎”的,在下雨天不找一个帐篷,自己淋湿也要守着脚下的石凳和帐篷。其实,当时陈兴国守着的是来之不易物资,伞下撑起的更是感控部每一个人的承诺:“同志们,放心走,感控一直在!”


下雨天撑伞


援沪期间,陈兴国主要承担两项工作,一是作为感控部的一员,负责守护医疗队员和环境安全;二是作为医院援沪医疗队的一名护理小组副组长,在援沪期间协助组长开展业务培训、心理辅导等工作。

说到感控工作,陈兴国时常说自己是一位感控“门外汉”。还没到上海时,陈兴国对感控的认识仅仅只是局限于消毒隔离技术和标准预防隔离。援沪期间,在感控部工作的陈兴国主要负责对方舱医院、医疗队员驻地、通勤车辆等地进行感控监督,并对感控物资进行管理。在工作过程中,陈兴国进一步认识到了感控工作的重要性,也深刻理解了感控工作是整个新冠病毒防治的核心,只有人人重视感控、人人参与感控,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。他说:“感控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到闭环管理,只有建立有效的感控制度,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开展工作,才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。”这个经历也让他在结束援沪任务返回科室更好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。

为了更好地管理护理人员,医院援沪医疗队将队内的护士分为若干小组。陈兴国作为医院援沪医疗队护理方舱四组副组长,积极配合组长在小组内开展工作,定期组织组内队员及时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和业务知识,并对小组队员进行感控知识培训,规范队员穿脱防护服的流程。同时,他认真做好队员们的健康监测,关注队员的心理动态,对有情绪波动的动员进行心理辅导。母亲节期间,他还策划了小组的母亲节活动,组织队员拍摄了母亲节主题视频,表达对母亲和家人的感恩之情。通过这些活动,缓解了大家的工作压力,增强了团队凝聚力,使大家更加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。

春风十里送夏日炎炎,魔都嚷嚷却已潇潇。

自滇入沪带万众一心,阴霾散去人心暖暖。

术业有专救万民水火,兢兢业业医者仁心。

归去来兮定平安顺遂,国泰民安众人皆喜。

这是结束援沪任务平安返回后,陈兴国写下的诗。回顾援沪抗疫的这段经历,陈兴国说,自己只是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普通一员,与其他队员一样,在抗疫一线不计得失、任劳任怨,服从命令、听从指挥,默默奉献,只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。他说:“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骄傲,作为云南援沪医疗队的一员我骄傲,作为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一员我骄傲,作为一名男护士我骄傲,作为一名感控“门外汉”我骄傲,平安回来我骄傲!愿祖国山河无恙,天下皆安!”

医院资讯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
支付宝
满意度问卷调查